
问:毕业论文想写有关”十七年文学”的,有什么好的选题吗?
- 答:推荐给你三本书看看吧 一本是武汉大学樊星教授的《永远的红色经典》,当当网上有卖。一本是北京大学李杨先生的《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这个应该只有电子版的,还有一本是北京大学陈晓明教授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这三本书,都是以“过来人”的眼光,用最前沿的理论,去解读十七年文学(陈的书跨度更大,可以做当代文学史)
我觉得 ,有一些比较好的课题,可以提供参考一下,当然我没有仔细去研究,只是你这么一问,我突然想到。
1 是,十七年文学中的现代性 《红旗谱》《青春之歌》与巴赫金的”成长小说“
2 是 十七年文学中的政治道德一体化 《林海雪原》中,最突出,好人的死 坏人的死的用词,还有模式化、概念化、脸谱化。还有个人的命运悲剧淡化在喜剧的时代背景中
3 是 十七年中关于身体政治的观念 《青春之歌》最明显,江华、于永泽、卢嘉川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
4 是关于时期年文学中的“家”的概念 英雄无家 样板戏(不属于十七年文学,但是其原型,比如芦荡火种--沙家浜的原型剧本)大多都是没有完整的家的。还有《红岩》里的几对。
5 十七年文学中的民间文学原型 妖道斗法(林海雪原、红灯记)、三男一女(沙家浜,刘三姐)
6 还有比如与解放前现代文学中农业题材的对比,都是合作社 有很多不同。 - 答:多看资料,看完认真思索,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实在发现不了,就问问自己导师,看看导师有没有什么建议。加油~~
问: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成就和局限,以《创业史》为例。大概在500字左右
- 答:"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既具强烈的现实性,也有较高的艺术性,作为当年曾经感动一代人的著名小说《创业史》更是如此,它反映了“农村合作化运动”开展后农村的激烈动荡和变革,塑造了以梁生宝为首的不同以往的农民形象,展现了真实的农村生活和复杂的农村社会关系,反映了在巨大社会变革中的各类农民思想和生活的变化,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建国后农民对新农村,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当然,"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简单来说,就是过多受政治的影响和束缚,有浓厚的政治宣传色彩。比如都是光明的大团圆结尾。还有就是写作方法简单粗糙,艺术形式单一,描写的农村生活不够深刻和丰富。从《创业史》来看,虽然梁生宝感动激励了很多人,但不否认,这个人物过于理想化了,也就是说梁生宝的形象超过了他所生活的社会现实,是有一定缺陷和不足的。
问:急求大学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从《亮剑》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英雄理念的变化
- 答: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革命历史小说”
内容摘要:“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构成了“新时期”以来的重要文学资源,近年来流行的“新革命历史小说”即在延续“革命历史小说”写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它在文学观念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拓展,显现了很多区别于经典的“革命历史小说”的风格特征,形成了新的叙述模式。这种叙述模式和美学风格的转换透露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轨迹。
全文
电视剧“亮剑”现象 准确把握观众价值取向
全文